close
4/16日樂生療養院沒有被拆掉,讓我有機會去看看它「可能」是最後的風采。經過近期樂生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等團體奔相搶救,終於引起主流媒體較大篇幅的報導 (只有公廣集團以記錄片一系列較深入真實的探討,其它媒體只當做抗爭處理,而且加入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 及政府相關單位的重視 (因為選舉到了)。這個政策錯誤下的犧牲品,這些被抹黑為阻撓大新莊發展,不知感恩圖報的一群人,如果沒有一群人的堅持與抗爭,可能早已成為歷史灰燼,永遠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還有誰會去想過樂生院的故事,了解這些從年輕時,甚至還是天真無邪的童年時代因為得了麻瘋病而被迫與世隔離的病友的遭遇。

我,一個後知後覺的人,看了相關報導後,才知道台灣樂生療養院的歷史,才想多去了解這個地方的一磚一瓦,親自走進這個曾被刻意封閉的空間。有關樂生院,維基百科上有明確的記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8%82%E7%94%9F%E7%99%82%E9%A4%8A%E9%99%A2 ,在此我不再多做說明。只要你走進樂生院,親自去體會,你會比較了解為何這些院友及學生及社運團體會持續抗爭,不願搬到新的院區大樓。因為在樂生院有濃郁的樹蔭,有鳥語花香,院友只要坐上代步車便可走到一起成長扶持的鄰居身邊,閒話家長。這裡,有他們共同的回憶,他們只想在這裡終老一生,沒沒無聞、躲躲藏藏的一生。

這讓我想起切.格拉瓦「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這位悲劇英雄,在24歲時和友人阿爾貝托騎著摩托車環遊南美一圈,在旅途中看到這世界上的不公不義而悲傷,最後奉獻一生為解放南美洲而努力,於39歲時結束悲壯浪漫的一生。切和阿爾貝托在旅行途末段來到秘魯麻瘋病患收留隔離的村子,在那裡,他和病友們共同生活,打成一遍,而這個體驗最終轉化成他為不幸的人爭取公義的動力。這樣的劇情,仿佛在樂生院友和那群堅定理念的學生身上重現。至少,他們的努力已引起國內文化及社運團體的重視,吸引國際關注,讓樂生院拆遷與保留成為一個公共議題,留下可理性思考的空間。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在2年前是以看電影的角度來欣賞,昨晚又看了一遍,對於切.格瓦拉這個人,對麻瘋病患,循著劇情陳述,有了較清楚的認識。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值得欣賞 http://www.wretch.cc/blog/hsu0503&article_id=2173117 ,另若想再了解切、格瓦拉,聯經出版的「切、格瓦拉畫傳」,搭配圖片說明寫得很詳細,有空可到書店翻翻)

現在雖然樂生院緩拆兩個月,讓相關單位有機會思考一個古蹟保存、人權關懷及捷運發展三全齊美的方案,但我認為這只是緩兵之計。這群弱勢的人終究不敵龐大的選票壓力,政客在選舉前信誓旦旦的承諾,當選後都拋到腦後,更何況現在又引起新莊市民與樂生院的對立。政府要有勇於承擔責任的義務,而不是中央地方互踢皮球,把十幾年的政策錯誤,全推到最弱勢的樂生院身上。如果我們在樂生院這次抗爭中還不覺醒,沒有學到教訓,用選票去唾棄那些騙選票的政客,下一個犧牲的可能是我們自己。

走進樂生院,親自己去看看這個地方吧!

樂生院的照片: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hsu0503&book=53

樂生院舊行政大樓


三合院的房舍


以院作家 大德曰生


切.格瓦拉畫傳 與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慶璋 2007.04.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千山我獨行 的頭像
    千山我獨行

    我的週末雜記

    千山我獨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